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发布,200家企业如何选择应对策略? | 战“疫”

复旦管院 复旦管院 2020-12-19



FDSM




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战略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如何?这些变化与影响程度的差异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和希望?


为厘清上述问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孙金云带领其课题组,针对疫情之下的中小企业,于3月初展开第二轮调研,汇编成果形成《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第二期)》(以下简称《报告》)。


此次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教授课题组开展抽样问卷调查,样本总数为204家,同样覆盖各类规模、不同资本来源及不同行业的国内企业,该报告得到思爱普(SAP)支持。


除了横向比较各类型企业面临疫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差异以外,《报告》还通过与第一次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一次调研报告摘选见: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 第一期 ),揭示疫情中期和末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差异,展示企业管理者在疫情步入下半场后经营信心的恢复,指出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者可采取的针对性策略,助其在危机中发现和把握机遇。



《报告》指出,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其对国内企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开始减弱,在收入预期和现金流压力两个基本面上,相较第一次调研,受访企业管理者的整体态度要乐观得多,反映了企业收入前景趋于向好,现金流压力基本得到缓解。


同时,疫情所处阶段的变化,导致不同类型企业的受冲击程度出现转折。民营企业和产品多元化企业,虽然在疫情初期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得益于其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及时行动,在疫情中后期实现快速复苏,未来预期和经营信心显著提升。而全球疫情的蔓延,使得疫情初期受损较小的外资企业,在现阶段遭受到的经营威胁愈加凸显,经营信心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此外,与首次调研的部分结论相反,低学历、本土化、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在疫情中后期对收入的预测,比高学历、国际化和业务单一化的企业更加悲观:低学历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国际化企业的现金流受疫情的持续影响,较高学历、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本土化企业更为显著。


《报告》进一步对疫情下企业应对措施进行分类,按照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划分为“市场拓展”和“战略转型”两类,并对不同行业下两种策略对复工带来的不同影响作出比较分析,指导企业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


市场拓展型策略表现为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稳住现有市场、巩固老客户,同时开发新客户,拓展新的细分市场;战略转型策略表现为借机进行战略转型,由线下业务向线上转型,并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前者依赖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高频运转,疫情期间该策略的运用受到显著影响;后者则属于企业主动出击的进取型策略,在疫情期间反而能够逆势而行,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积极性。对于制造业,战略转型战略明显产生更强的作用力,高市场高转型的企业普遍复工率最高,与之对应的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复工率相对最低;对于与外部环境存在更强相关性的服务业,市场拓展力度的暂时减弱,反而有利于企业恢复正常经营。低市场高转型的企业复工率最高,而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复工率相对最低。分析表明,面对疫情,战略转型才是企业自救的根本之道,而努力拓展原有渠道或销售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鉴于“科技要素”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此次调研还特别加入研发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交互分析。在《报告》的最后,研究得出结论:高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小,低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这启示企业管理者,市场拓展和战略转型之外,或将存在重要的第三种战略——“研发驱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冠疫情来势汹涌。然而,中国经济体量庞大结构完整,具备快速恢复的强大韧性。通过时隔仅短短一个月的调研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信心显著增强,尤其是疫情初期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的企业,在现阶段的市场格局中逐步占据优势地位,负面冲击减退、正向效果显现。战略转型、市场拓展和研发驱动战略的共同叠加运用,有效帮助企业化解疫情挑战,变危机为机遇。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复旦管院本次发布的《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第二期)》深入洞察到疫情推移对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行业的有效性,启发企业管理者挑战自我、积极应对,用行动迎接温暖春天的到来。

(以上内容转自人民网)



报告摘选及解读



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

(第二期)



解读人:孙金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揭示疫情中期和疫情末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差异,第二部分展示了企业家在疫情中后期对企业经营信心的恢复对比,第三部分提出了企业家可以采取的主动性策略,包括“市场导向”、“转型倾向”、“研发驱动“、”营销驱动“等,深入剖析哪种类型的企业家在当下具有更加从容淡定的应对,并对危机中的企业给出可行性建议。


 疫情末期对企业家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变化?


 01  企业家们认为疫情带来的影响


距第一次调研24天后,国内的新冠疫情已从当初的爆发期进入到了相对平稳的状态,在第二次调研中,我们依然首先测量了企业家在疫情背景下对企业发展面临挑战的程度评估,以及经营信心的变化。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相较国有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严重。而第二次调研结果显示,相较于国有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已变小,认为“影响较大”的比例从53.8%降到43.5%,下降了10个百分点,反应出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于市场高度的敏感性和危机感。随着疫情逐步控制,相较于国有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复苏速度更快。


新的发现是,国有外资企业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愈加凸显,认为“影响较大”的比例从30.4%升至60.5%,升高了50%。这个结果与全球疫情的蔓延紧密相关,外资企业的信心受到疫情的巨大影响,前景不明的国际疫情形势,打击了部分外资企业的信心,疫情对外资企业的威胁日趋增大。


图2


从两轮调研针对产品单一化或产品多元化企业的对比数据来看(图2),疫情期,产品多元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产品单一的企业更严重而进入到疫情期,产品多元的企业受影响与产品单一的企业差异不明显。


多元化企业在疫情发展的后期明显信心回升,认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比例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带来机遇的比例提升了4.3%(从4.3%提高到8.6%)。可见,相较于产品单一企业,产品多元企业复苏更快。民营企业,尤其是产品多元的民营企业,虽然在疫情初期受到了极大冲击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复苏。


 02  疫情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变化


对于疫情对收入的预期影响,在上一轮调研的样本分析中,企业家普遍认为民营企业将受到很大冲击(预计收入下降30%以上的占45.6%,见图3)。


图3


在第二次调研中,民营企业相对非民营企业而言,仍然对收入下降更悲观,民营企业预计收入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民营企业;但是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已比第一次调研时明显乐观:民营企业预计收入下降30%以上的比例,已从45.6%下降到10.6%,与非民营企业中该选项上几乎持平;而认为收入持平或增长的比例,已由12.7%升至30.4%,升幅非常明显。这说明民营企业中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对企业的收入前景趋于乐观


图4


从图4可以看出,相对于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对收入下降更为悲观。(在第二次调研中,对于预计收入下降的两项选项,数据结果都是服务业比制造业更高。但是,两类企业比第一次调研时都更加有信心!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收入下降的预期都降低了,制造业降低幅度尤为明显,制造业企业认为收入持平或增长的比例从12.6%升至38.2%,同时服务业则从14.7%升至31.6%,都可谓信心大增。


图5


从两次调研结果来看,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收入下降的预期都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悲观,但两类企业第二次调研的结果比第一次调研时明显乐观:预计收入下降30%以上的比例,劳动密集型企业从31.8%降至13.2%,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从46.6%大幅跌至8%而两类企业认为收入持平和增长的比例均提升20%左右。


第二次调研数据显示,各类企业对收入的预测明显比上一调研乐观了许多,这说明企业对疫情趋稳后的经济发展信心在逐步恢复!


图6


此外,本次调研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低学历、本土化、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对收入的预测比高学历、国际化和业务单一化的企业更加悲观。这与第一轮调研的部分结论相反,但恰恰印证了第一轮调研的核心结论:那些对危机先知先觉的企业家将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从而化解风险,提振信心。


 03  疫情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变化


通过对两次调研数据的对比发现(图7),现金流无法支撑超过3个月的企业由25.7%下降到15.7%;现金流无法支撑超过6个月的企业由55.5%下降到36.3%。可见,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企业的现金流困境已得到初步缓解!


图7


图8


从图8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3个月内现金流断裂的概率达到18%,6个月之内的概率达到了41%,第一次调研结果63.6%低了20%多,但这两个数字均明显低于非民营企业能撑6个月以上的非民营企业从54.4%跃升至81.4%可见,民营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更大,但已比第一次调研时乐观许多。



图9


根据上文“疫情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变化”的数据分析,服务业对收入的期望持较为悲观的态度,与此同时,相对制造业而言,服务业的现金流也更为脆弱。能撑3个月以内的企业,服务业占19.6%,而制造业占10.5%(图9)。但二者总体的趋势都逐步向好。



图10


从图10的数据来看,产品多元的企业短期危机大于产品单一的企业,在3个月内现金流断裂的比例达到16.8%,而后者这一比例为11.3%。总体而言,虽然两类企业现金流方面的危机都已得到些许缓解,但产品多元的企业解除危机的速度慢于产品单一的企业,现金流能撑6个月以上的产品单一企业比例由40%大幅提升至67.9%。



图11


从第二次调研的数据结果来看,低学历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国际化企业的现金流受疫情的持续影响较大,但都比第一次调研时明显乐观。有趣的是,两轮调研的结果在这三类比较中均出现了反转,这进一步验证了上期报告对于企业领导者认知变化的判断。


综上,各类企业对于自身现金流能支撑的时间判断都有所延长,表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全面的控制之后,企业现金流压力普遍得到了缓解,信心也大大增强。



 企业家们的信心


第二次调研分析发现,整体而言,企业家们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图12


从图12可以看出,约1/4的企业家信心显著上升,超过2/3的企业家目前总体经营信心不变;而只有4.4%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在疫情面前困难重重,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


(注:以下图13-16上方为第一次调研阶段“R1”,下方为第二次调研阶段“R2”)



图13


一个较大转折是,与第一次调研阶段的结果相比,民营企业的信心比国有企业提升显著(图13),信心不足的民营企业仅占3.7%,而国有外资企业占7.0%。



图14


从图14可以看出,与第一次调研的结果相比,市场聚焦型企业比市场拓展型企业更加乐观,信心上升的市场聚焦企业占49%,而市场拓展企业仅占18.1%。因此,对于那些市场拓展的企业家,疫情下的经营信心可谓大起大落。



图15


两轮比较,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但在海外却迅速蔓延,那些国际化的企业经营信心与本土化企业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图16


从图16可以看出,两次调研结果都显示,非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信心,但差距显著收窄。



 企业家们的应对策略


 01  谁复工早?


第二次调研显示(图17),各行业总体未复工率为13.7%,其中,制造业为6.6%,服务业为18.7%。服务业复工速度更慢,但总体比第一次调研时乐观。


图17


我们把企业应对措施按照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划分为“市场拓展”和“战略转型”两类“市场拓展”表现为加大营销推广力度稳住现有市场巩固老客户开发新客户拓展新的细分市场;“战略转型”表现为:借机进行战略转型线下业务向线上转型组织结构调整。


204个样本中,低“市场拓展”样本量为101,高“市场拓展”为103“战略转型”样本量为112,高“战略转型”为92对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组,得到“低市场低转型”样本量为81“低市场高转型”为20“高市场低转型”为31“高市场高转型”为72


对此,我们比较不同行业下两种策略对复工带来不同影响


图18


图18展示了第二次调研中,制造业企业采用“市场拓展”和“战略转型”的不同策略对复工带来的影响变化。可以看出,高市场高转型的企业普遍复工率最高,已达到复工率96.4%;与之对应的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复工率相对最低,为77.8%。(低市场高转型组样本量太少,不具代表性。)这反映出疫情影响下,企业的市场拓展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的系统性恢复,而对于内部战略调整则可以更大程度发挥企业本身的主动性,从而尽快复工。


图19

服务业企业中,市场拓展战略转型策略对复工带来的联合影响下,也出现了类似制造业的结果(图19),依然是低市场、高转型的企业相对复工率最高,达86.7%与之对应的高市场、低转型的企业,复工率相对最低,为68.8%,尚未复工且未有复工计划的比例高达31.3%


综上可见,新冠疫情对服务业的打击更大,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市场运转,与人接触更多的行业;此外,低转型企业在重大疫情面前,没有采取更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同样令人担忧。


 02  对2020年的经营预测


对2020年经营预测的判断,从图20可以看出,高转型和高市场企业对企业营收上升的预测持乐观态度,认为营收上升的比例分别为67.4%和63.1%。


图20

图21

课题组又对两两交叉策略的企业进行了分析(图21),除了高市场高转型企业认为营收将上升比例较高以外(占68.1%),低市场高转型的企业的该项占比为65%,也相对偏高。由此可见,市场因素对企业家营收的判断影响不大,对收入预判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转型倾向。


 03  对2020年的经营预测


我们在第二次调研中,还测量了企业研发人员的占比、研发及新产品/服务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全体样本按照中位数划分为“高研发”和“低研发”两个组,用来代表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水平。


图22


分析发现,高研发的企业经营影响均值为1.61(图22,大于低研发的企业经营影响均值1.58。由此可见,高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小,低研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新冠疫情来势汹涌。然而,中国经济体量庞大、结构完整,具备快速恢复的强大韧性。两轮调研中,我们发现企业家信心得到迅速恢复,复工复产快马加鞭!在结构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略有不同。那些积极变革,进行战略调整,并且更加注重研发的企业将能更快得到复苏。


当然,无论采用对外的市场拓展,还是对内的战略转型,只有积极行动才能真正化解当下的挑战!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危险中必然存在机遇,但那些机遇和春天属于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应对的企业家们!





本文内容综合自人民网上海频道(作者:董志雯),以及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孙金云副教授课题组提供的《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二)》




推荐阅读


教授说战“疫”





卢向华:疫情无法封闭的创新之路,应该这样走
芮明杰:发展新基础产业的新思路新模式
吴肖乐:企业应对“黑天鹅”,BCP并非万能神器包季鸣:如何转“危”为“机”?让领导力命令模型落地
李远鹏、邵宇:疫情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趋势
蒋青云:从业态、技术和管理看疫情后商业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冯天俊:为什么口罩会出现“逆向牛鞭效应”黄建兵:面对前所未有的动荡市场,我们如何投资
芮明杰:双管齐下,刺激消费复工复产
胥正川:“七个结论”看疫情影响下的零售行业罗妍:美股熔断后你需要记住的四点投资提示李治国:第二层思维,企业逆境谋发展的“宝藏脑洞”
陈祥锋:中国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芮明杰:稳增长谋未来,发展新基础产业正当时李若山:直面现金流危机,企业 “余粮”怎么管姚志勇: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将迎来爆发期苏勇:七个方面看企业自救的“招数” 鲍勇剑:危难情境下,更需要“真切领导力” 
鲍勇剑:复产复工,企业董事长的两件手头要事孙金云:中小企业,活下去要做好这四件事情芮明杰:疫情“黑天鹅”,企业如何应对芮明杰:稳住服务业,就稳住了经济增长战“疫”,5位复旦教授如是说





 欢迎关注 “瞰见”云课堂 




今日直播抗击新冠疫情与大变局时期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沈逸主讲19:30-20:30收看


直播预告

港大-复旦IMBA项目系列直播

云课堂“生活中的博弈论”

项目云桌答疑会4月11日(周六)14:00-16:00识别上方二维码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